我為我生存 突破婚姻厄困

4248
作者:LifeTube

社會普遍有一種錯覺,認為只有弱者才會求助。事實上,不論「強者」與「弱者」,同樣都會面對困難,而所謂的「強者」,由於信任自己的能力,慣於獨力應付問題,因而往往要待事態發展至瀕臨爆發的邊緣,方才醒覺原來自己也需要別人的幫助,可是在過程中,自己往往早已心力交瘁、傷痕累累。其實,能積極面對問題,了解自己的能力與不足,並在適當的時候懂得求助,才是真正的「強者」。

 

我為我生存 突破婚姻厄困

有人說過:「酒醉三分醒。」面對生活上種種的挑戰,到底何時應「醉」,何時該「醒」?實難以判斷。Pat在工作上八面玲瓏,但面對自己的婚姻問題時束手無策,苦無出路。結果壓力日積月累,無法排遣,唯有借酒消愁。某次酒後,她走到窗前,着丈夫一起跳下去。酒醒過後,當刻的尋死念頭,就像夢醒一般消失無踪。回想這次經歷,她才赫然驚覺自己原來已深陷壓力旋渦之中,更幾乎因此而喪失生命。終於,Pat意識到自己需要求助。當接受輔導之後,她發現,世上原來並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關鍵只是我們想怎樣解決而已。

 

原來當時,Pat的丈夫在工作和生活上每遇不如意的時候,回到家中,便會借酒消愁。作為身邊人,自覺夫妻間理應互相支持,而她所能做到的,就是默默聆聽、陪他喝酒,但每次酒入愁腸,只會愁上加愁。「有一夜,與他一起喝酒後,望着漆黑的夜空,但覺得既然解決不了他的問題,就對他說:『不如一起死吧。』」Pat回說。雖然,那時她並沒有實際行動,原認為只是「說說而已」的戲言,其實已反映她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其後,另一次酒醉,她茫然站在窗前,着要丈夫跟她一起跳下去。雖然Pat酒醒之後,表示對此事毫無記憶,但丈夫覺得事態嚴重,遂與中心的社工聯絡,尋求協助。

 

多重困擾 身心俱疲

丈夫的問題,一直是Pat的困擾之源,然而,若非丈夫願意作出改變,否則她也愛莫能助。起初,丈夫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時都會向Pat傾訴,那時他認為,要生活,再不滿意也得繼續工作,Pat只能默默聆聽。其後,丈夫的問題愈趨嚴重,煩惱與日俱增,於是他便選擇借酒消愁。然而,每次酒後,丈夫都嚴重失控,要麼在街上與人吵架,要麼在酒吧生事,甚至要Pat報警處理;夫妻間的吵架對罵,有如家常便飯。「後來他老是要我陪伴,迫我聽他的牢騷,或吵或鬧不休直至深夜,也不讓我睡,令我日間的工作也大受影響……」Pat緩緩回憶道。剛巧此時,Pat的母親身體抱恙,在照顧母親與應付丈夫之間,Pat身心俱疲。

 

一直以來,Pat在工作上都獨立堅強、八面玲瓏。但當她回到家中,所有的悲喜哀樂卻全由丈夫主宰,半點都不能自主。Pat回想起那段事事由他首肯的日子:「認識他這麼多年以來,我彷彿變成了他的附屬品,事事任由他擺佈。我老是在圍繞着他轉,被他一路帶着走。……即使自己心中有很想幹的事,除非他答允,否則什麼也不敢去做。因為我怕一旦逆他意,就會出現更差的後果。」Pat這種消極的想法,是因為踫過太多次壁,然後才得出來的:以往丈夫曾在情緒失控時刻意虐打Pat最寵愛的金毛尋回犬來發洩。每當Pat出言阻止,丈夫反而更加倍毒打。那時,Pat認為唯有裝作視而不見,才能減輕牠所受的痛苦。這種消極的態度,直至社工的一個提問才告終止:「如果受罪的不是一頭狗,而是你的兒子呢?」這句話Pat而言猶如當頭棒喝,直至此刻,她才發現原來默不作聲、事事退讓、甚至連自己的原則也犧牲,到頭來只能換取片刻的寧靜,事實上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丈夫自殺 茫然失措

起初,Pat並沒有打算求助。Pat解釋說:「我當時覺得自己怎會有問題?我飲酒,但我能上班,做到自己的工作。我只是用自己的時間來喝酒,又不會出去生事,也不會影響到別人。我覺得是他失控,有問題的是他,要尋求協助的人是應該是他,不是我。」受這種想法影響下,令她不曾意識到自己需要求助。直至出乎意料的事情終於發生:一次酒後,由窗前墜下的,竟是Pat的丈夫,多虧他墮下時被棚架擋着,才僥倖拾回生命。然而,此事令Pat信心驟失,更幾乎陷入崩潰:「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單靠自己就能夠解決問題。但自從他跌落樓之後,我忽然間感到十分徬徨、十分無助,彷彿再沒有人可以倚靠了。」過往Pat一直堅信自己能獨力處理問題,但當事態發展到她也始料不及的地步後,信心一下子陡然崩潰,不知所措,更不敢想像未來可能失去丈夫的日子,整個人頓時陷入一片茫然。

 

社工的出現,鼓勵Pat重新調校自己面對上述問題的態度,學習改變,換另一個角度分析這個看似「解決不了」的婚姻問題。「以前,我一直都收藏自己,不讓別人知道我面對的問題,因為我不想令別人有負擔,也怕麻煩了別人。」Pat憶述接受輔導的過程:「起初,我腦袋什麼也想不到,社工讓我學會按次序、分階段處理問題:先排除一些暫時不用處理的問題,而再去整理其餘的。」Pat坦然承認對於某些問題,過往一直會把它擱在一邊,抱着「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一味逃避,從不考慮應如何解決,但如此下去,問題始終都會發生,經過輔導後,Pat了解到只有預先作好準備,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接受輔導 豁然開朗

在輔導的過程中,社工運用的比喻讓Pat有豁然開朗之感,知道自己應如何走下去。「社工說過一個比喻:『你們就像坐在船上,你的丈夫不慎跌海中,如果連你也坐不穩,船都傾覆了,你怎樣可以拉他上來?』她此一席話,讓我決心戒酒!我知道首先自己要有正面的思想,才能幫到他。」Pat肯定地說。放下固有的思想枷鎖,讓她看到更多,勇於踏出一步,改變自己去面對問題。Pat說:「既然他不願意改變自己,我再順着他的意願去做,也是沒有用處的。」經過多番考慮

,她終於鼓起勇氣,向丈夫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再這樣飲酒,我唯有離開這個家。」那時的Pat不斷反問自己:如果丈夫連她離開也不在乎,自己還會願意繼續在下半生與他一起生活嗎?「我很快告訴自己不會。」Pat堅定地說。

 

人的思想就像一組組齒輪一樣,當一種想法開始轉變,就會帶動其他原以為「不可動搖」的想法都跟着改變。現在的Pat,每當遇上煩惱,都會找朋友們傾訴:「就像『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多一個腦分析會讓我看到之前看不到的東西。」Pat愉快地說。另外,她說這次經歷讓她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我有三頭狗,以前覺得,每天花上兩小時帶牠們外出是件苦差。但現在則會想到,對我而言,一天有廿四小時,給牠們兩小時,其實只佔我每天的一小部分,但這兩小時對牠們而言,卻是生活的全部,況且,每天我們只有這段時間能夠外出透透氣。」由此可見,生活喜樂原來操縱在我們手中,只要願意調節自己的心態,情緒也自然能夠隨之轉變。

 

對於自殺,今日的Pat又有何看法?「我自己覺得自殺是逃避,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事實上,所有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是你怎樣去解決而已。」她認為,這種想法,同樣適用於難分醉醒的丈夫身上,至於他會否改變自己而去面對問題,始終要視乎當事人自己決定。「我慶幸自己能獲得社工的幫助,讓我可以撥開雲霧。我知道,在資源緊絀、工作繁重的情況下,社工也努力撥出時間來與我傾談,我更加要珍惜機會去幫助自己。否則,相信我要再繞多十多個圈子,才能看到出路。」回首過去,最教Pat安慰的,是她的故事讓兩位朋友也得到啟發,改變了她們對婚姻的一些怨懟與執着,盼望她的故事能繼續啟發更多的同路人。

 

資料來源: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唔死?吾得!---從自殺邊緣走出來>>

Codeigniter Form Submit Using Post and Get Methods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