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感受 陪伴支援

4642
作者:LifeTube

<<沒有你 還是愛你>>社工心聲 何玉娟

 

<<没有你 還是愛你>>文章:https://bit.ly/2UomOOT

 

認同感受 陪伴支援

面對自殺者的親友(以下簡稱親友),一般人眼中或許會覺得死者已矣,可以幫忙的事恐怕不多。但其實不然,親友乍聞噩耗,感覺痛如錐心刺骨;回顧往事,難以釋懷;面對未來,不知所措。其實在每個哀傷階段,我們都有不同的工作重點。

 

當親友獲悉不幸消息時,他們一般都會難以接受,感受複雜,除了哀傷、痛心外,還會有自責、羞恥,感覺被遺棄,甚至憤怒逝世者的離開等等。這時介入工作的重點是認同感受,表達關懷。我會讓親友感到備受關注,明白到任何的情緒反應皆是人之常情,同時這樣亦是反映出他們對逝世者的不捨、愛惜與重視。只要他們願意講,我會願意給予空間讓他們抒發感受,表達哀思。

 

自殺危機評估亦是介入工作的焦點之一。正如<<沒有愛你,還是愛你>>中曾提及過一樣,當時Emily剛剛誕下麟兒,卻遭逢巨變,由喜變悲,痛不欲生。她更一度浮現輕生念頭,因此必須為她作出自殺危機評估,因為學者Jordan, J.R.的研究指出,家庭成員中若有人自殺身亡的話,其他成員的自殺機會率會較平常人高出兩至三倍。我除了評估當事人的即時自殺傾向之外,還會進一步了解親友對自殺的觀點立場,透過輔導糾正親友對自殺的認同或將之合理化的想法,從而減低其自殺風險和防止出現陪死悲劇。

 

當親友接着要面對處理逝世者的殯葬事宜時,我們同樣會提供支援。當要就各項手續及儀式作出決定時,我們會提供有用的資訊協助親友掌握相關的流程和辦理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他們可以充份透過後事的過程去辭別死者,表達哀傷的同時也能逐步確認死者已經離世的事實,為面對未來重新生活奠定基礎,善別死者之後,盼望親友能夠善待自己。

 

悲慟過後,總要前行。然而,親友可能出現莫大的適應困難,同路人的關懷與支持就會在此時發揮作用。如前文所言,因自殺而來的喪親之痛往往比一般哀傷更加複雜,「活出彩虹」小組組員都擁有同樣的經歷,對新加入的組員較容易感到被理解和接納。過來人的說話對於新組員每每更具影響力,可以引發更大的共鳴。

 

從Emily的分享中反映出一些常見喪親處理的謬誤。中國人慣了用「節哀順變」來安慰喪親者。但其實這類說話有時反而會令當事人不悅甚至反感。處理這類情況時,我們會多用一些身體語言,例如拍拍對方肩頭,對他們說:「如有什麼需要,儘管告訴我。」這樣反而會令當事人感覺舒服些。千萬不要建議他們「不要想」,至親離世,焉能不念?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叫他們不去想,他們要麼就強自壓抑,要麼就想得更多,結果只會更加辛苦。我們應該做的,反而是要表示接納,鼓勵他們表達,並提供合適的環境機會讓他們宣洩。

 

有時候,親友都會多番重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我們更加不要打斷他們的話,應耐心地聆聽,透過傾訴,紓緩平日深藏心底的傷痛。而對於一些難以表達感受的親友,我們更會設計一些別具寓意的活動去協助他們釋放情感,譬如:書信、畫畫、園藝治療等等誘發他們表達哀思及學習釋放;面對年紀較小的親友,我們可以借助情緒卡、繪本等工具,以助他們表達。

 

除了恒常小組聚會外,我們亦會舉辦紓展身心的活動,除了有聯誼功能之外,背後更深遠的意義是可以藉此讓親友重拾歡笑,重新開展新的生活;事實上,許多親友也認為自己沒有權利去追尋快樂,甚至覺得快樂就等於忘記逝者,所以,我們借助活動讓親友領略「活在當下」兼且善待自己的道理。當然,我們明白每位親友的選擇各有不同,在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小組、活動的同時,也會尊重親友的選擇,予以體諒和持續的陪伴,令到他們能夠各自按自己的步伐,從容不迫走出陰霾,再見彩虹。

 

資料來源: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唔死?吾得!---從自殺邊緣走出來>>

Codeigniter Form Submit Using Post and Get Methods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