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跌低 哪裡起身 單輪車慈善環台之旅

7283
作者:LifeTube

過去的你曾否向自己作出承諾,例如參加一次馬拉松賽事,或者通曉一種外語等? 而單輪車愛好者阿邦 ( 李煥邦) 曾向自己作出承諾:總有一天,騎著單輪車環遊台灣。從緣起至今,事隔五年,這計劃終於付諸實行了,他更藉此為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籌款,支持本會的防止自殺工作。

 

化悲為動力

我很喜歡單輪車,在空餘時我也熱心地參與有關會務的工作,但這兩年的會務工作使我身心疲乏,對會內的學員感到失望及無奈,所以我選擇退下會務工作,而人性的黑暗面及功利主義甚至令我很想放棄踏單輪車,我的內心因而感到困惑及失落。我希望藉着完成以單輪車「環台」的行動,除了證明「自己在哪裡倒下,也能在哪裡起身」外,還可以使我有勇氣地面對真正的問題—我的思想模式,改變我對會內學員的睇法。另外,在踏單輪車的數年間,我曾聽過不少人對於單輪車的疑惑及誤解,所以希望藉今次的長途騎行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它不只是馬戲或雜耍中的道具,而是一種運動。

為了讓「環台」之旅變得更有意義,我善用我踏車的專長及自身的經歷去籌款,藉着單輪車容易吸引人注意力的優勢作推廣及傳遞正面的訊息—走出自己的陰霾。在那些不開心的日子,相信大家總想找人傾訴,而傾訴對象及他們的回應對於當事人來說很重要。如聆聽者沒有給予恰當的回應及支持,這無助當事人的負面心情。當我有這深刻的體會後,我嘗試與不認識的人傾訴,豪無保留地表達反而讓自己的負面感覺得以舒緩,使我對事件更清晰條理。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SBHK)的工作就是充當這個角色,幫助不少情緒受困者; 加上,長途騎行單輪車講求平衡、堅持、忍耐,也要騎行者學會適當的放下、休息及自省,這與SBHK有着同樣的精神及信念,所以我以SBHK會為慈善「環台」之旅的受惠機構,同時這亦可給予一些乏力的朋友有啟發作用,真心地希望各位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點,人生不斷往前看。

 

有誰會知我心內 有極強信念

自產生「環台」念頭後,我訓練體能作籌備,除了跑步外,我在新界北區踏100公里單輪車及參與國內賽事練習上落山,我從練習中也重拾對單輪車的熱誠。在環台的旅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曾因第一部次登頂失敗而落淚,但沿途中一些不認識的人為我打氣、送上補充物資等,幾乎每一個對我的幫助和鼓勵的情境,一直歷歷在目。

這旅程令我體會到只要認清自己所想的事是正確,便起步去做! 我們要有自信,就算途中遇到任何困難,相信總有辦法去解決。另外,我們不要吝嗇對身邊努力中的人講一句「加油」及一聲問候,這都非常有鼓勵作用。疲累和孤獨是這旅程中最大的挑戰: 在路程的中後段,因背包太重,我弄至腰背股酸軟,膝蓋也非常無力,連最基本的上車動作,我扶着牆也做不到。及後,我調整節奏及重整背包重量,後來的路段我才可繼續。雖然我素來偏向獨行,但我也有感到孤獨無助的時候。我曾反問自己為何選擇獨行,但思考後我覺得自己一直不孤單—只要我一路往前,就會發現新的同伴,而且在遠方不斷有朋友給我支持和問候。整個旅程歷時十多日,當我面對困難/惡劣天氣或環境,我曾有想過放棄,但我常常告訴自己,「環台」的機會不常有,我要好好珍惜。無論遇到甚麼情況,我相信我總可以找到解決辦法。加上,這行動不只為了自己,也在為支持我的朋友及我能幫到的人,大家的信任也非常難得,所以我不能令大家失望而輕易放棄。

 

意外收穫

今次的旅程啟發了我對以前處事、未來目標及人性的新看法,並對人生有一些希望。以前的我無奈地接受城市節奏使人情味變得薄弱,現在我卻多一份理解。由準備工作直至完成旅程,家人都非常支持,特別是太太,她的包容及協助讓我順利完成心願。至於朋友方面,一些無預計過支持的或少聯絡的朋友及陌生人士,他們竟在捐款上或精神上都給予支持,甚至有人更自發地在公司組織募捐行動以表支持,我深感驚喜及感動。這方面給我一個很强的訊息—只要認清是對的事,自己努力去做,或許自己會得到更多,看到也更多,前路也會更清晰。

除了收穫,我在旅程時更有深刻的體會—相比起台灣人,香港人未有對踏單輪車抱有欣賞及支持的態度,更沒有視單輪車為運動;當我在香港踏車時,周邊人總向我投射奇異的目光及造出不尊重的行為,令我感到不舒服。

 

前路由我創

就是因為香港人對單輪車未有深入的認識,他們便存有誤解。其實單輪車的儲放空間、安全程度及入門的準備頗適合香港人及狹窄的空間。在未來的日子,我希望我能夠舉辦一些免費的單輪車工作坊、及申請資助,到學校去推廣這有益身心的運動,讓更多人,尤其身體殘障或心智有缺陷的人也可享受單輪車帶來的好處。最後,透過這些行動,我更希望能發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環台」前,自己曾經歷過低谷及對自己的興趣、人生的看法有動搖,今次我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心願及挑戰,我除了感到很興奮外,也對未來一段路感到有股力量。對於現今香港青年面對逆境的處理能力,我認為他們感覺上比較弱,但責任主要不在他們身上,而是大家處身現時香港比較不健康的生活環境及氣氛,很難去保持自己正面及樂觀的心境。其實不單只是年青人,各年齡階層都存在這個問題,我自己也在努力中。在生存之餘,我們還要好好生活,找出活着的意義。當下,我勉勵大家:「我們需要有正面的目標,凡事不要放棄,盡力而為,享受過程,結果不是一切!」


本篇文章為<<生命交流>>第74期專稿

更多<<生命交流>>會刊內容

Codeigniter Form Submit Using Post and Get Methods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