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跌低 哪裡起身 单轮车慈善环台之旅

4295
作者:LifeTube

过去的你曾否向自己作出承诺,例如参加一次马拉松赛事,或者通晓一种外语等? 而单轮车爱好者阿邦 ( 李焕邦) 曾向自己作出承诺:总有一天,骑着单轮车环游台湾。从缘起至今,事隔五年,这计划终于付诸实行了,他更藉此为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筹款,支持本会的防止自杀工作。

 

化悲愤为动力

我很喜欢单轮车,在空馀时我也热心地参与有关会务的工作,但这两年的会务工作使我身心疲乏,对会内的学员感到失望及无奈,所以我选择退下会务工作,而人性的黑暗面及功利主义甚至令我很想放弃踏单轮车,我的内心因而感到困惑及失落。我希望藉着完成以单轮车「环台」的行动,除了证明「自己在哪裡倒下,也能在哪裡起身」外,还可以使我有勇气地面对真正的问题—我的思想模式,改变我对会内学员的睇法。另外,在踏单轮车的数年间,我曾听过不少人对于单轮车的疑惑及误解,所以希望藉今次的长途骑行可以让更多人知道它不只是马戏或杂耍中的道具,而是一种运动。

 

为了让「环台」之旅变得更有意义,我善用我踏车的专长及自身的经历去筹款,藉着单轮车容易吸引人注意力的优势作推广及传递正面的讯息—走出自己的阴霾。在那些不开心的日子,相信大家总想找人倾诉,而倾诉对象及他们的回应对于当事人来说很重要。如聆听者没有给予恰当的回应及支持,这无助当事人的负面心情。当我有这深刻的体会后,我尝试与不认识的人倾诉,豪无保留地表达反而让自己的负面感觉得以舒缓,使我对事件更清晰条理。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SBHK)的工作就是充当这个角色,帮助不少情绪受困者; 加上,长途骑行单轮车讲求平衡、坚持、忍耐,也要骑行者学会适当的放下、休息及自省,这与SBHK有着同样的精神及信念,所以我以SBHK会为慈善「环台」之旅的受惠机构,同时这亦可给予一些乏力的朋友有启发作用,真心地希望各位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点,人生不断往前看。

 

有谁会知我心内 有极强信念

自产生「环台」念头后,我训练体能作筹备,除了跑步外,我在新界北区踏100公里单轮车及参与国内赛事练习上落山,我从练习中也重拾对单轮车的热诚。在环台的旅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曾因第一部次登顶失败而落泪,但沿途中一些不认识的人为我打气、送上补充物资等,几乎每一个对我的帮助和鼓励的情境,一直历历在目。

这旅程令我体会到只要认清自己所想的事是正确,便起步去做! 我们要有自信,就算途中遇到任何困难,相信总有办法去解决。另外,我们不要吝啬对身边努力中的人讲一句「加油」及一声问候,这都非常有鼓励作用。疲累和孤独是这旅程中最大的挑战: 在路程的中后段,因背包太重,我弄至腰背股酸软,膝盖也非常无力,连最基本的上车动作,我扶着牆也做不到。及后,我调整节奏及重整背包重量,后来的路段我才可继续。虽然我素来偏向独行,但我也有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我曾反问自己为何选择独行,但思考后我觉得自己一直不孤单—只要我一路往前,就会发现新的同伴,而且在远方不断有朋友给我支持和问候。整个旅程历时十多日,当我面对困难/恶劣天气或环境,我曾有想过放弃,但我常常告诉自己,「环台」的机会不常有,我要好好珍惜。无论遇到甚麽情况,我相信我总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加上,这行动不只为了自己,也在为支持我的朋友及我能帮到的人,大家的信任也非常难得,所以我不能令大家失望而轻易放弃。

 

意外收穫

今次的旅程启发了我对以前处事、未来目标及人性的新看法,并对人生有一些希望。以前的我无奈地接受城市节奏使人情味变得薄弱,现在我却多一份理解。由准备工作直至完成旅程,家人都非常支持,特别是太太,她的包容及协助让我顺利完成心愿。至于朋友方面,一些无预计过支持的或少联络的朋友及陌生人士,他们竟在捐款上或精神上都给予支持,甚至有人更自发地在公司组织募捐行动以表支持,我深感惊喜及感动。这方面给我一个很强的讯息—只要认清是对的事,自己努力去做,或许自己会得到更多,看到也更多,前路也会更清晰。

除了收穫,我在旅程时更有深刻的体会—相比起台湾人,香港人未有对踏单轮车抱有欣赏及支持的态度,更没有视单轮车为运动;当我在香港踏车时,周边人总向我投射奇异的目光及造出不尊重的行为,令我感到不舒服。

 

前路由我创

就是因为香港人对单轮车未有深入的认识,他们便存有误解。其实单轮车的储放空间、安全程度及入门的准备颇适合香港人及狭窄的空间。在未来的日子,我希望我能够举办一些免费的单轮车工作坊、及申请资助,到学校去推广这有益身心的运动,让更多人,尤其身体残障或心智有缺陷的人也可享受单轮车带来的好处。最后,透过这些行动,我更希望能发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环台」前,自己曾经历过低谷及对自己的兴趣、人生的看法有动摇,今次我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心愿及挑战,我除了感到很兴奋外,也对未来一段路感到有股力量。对于现今香港青年面对逆境的处理能力,我认为他们感觉上比较弱,但责任主要不在他们身上,而是大家处身现时香港比较不健康的生活环境及气氛,很难去保持自己正面及乐观的心境。其实不单只是年青人,各年龄阶层都存在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在努力中。在生存之馀,我们还要好好生活,找出活着的意义。当下,我勉励大家:「我们需要有正面的目标,凡事不要放弃,尽力而为,享受过程,结果不是一切!」

本篇文章为<<生命交流>>第74期专稿

更多<<生命交流>>会刊内容

Codeigniter Form Submit Using Post and Get Methods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