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你走 照顧母親的心路

9206
作者:LifeTube

病魔纏身,本已苦不堪言;罹患絕症,更是悽戚尤甚。家人血脈相連,眼見至親受盡折騰,雖然感同身受,卻又欲助無從。箇中的壓力與憂困,確是難以言喻,沉重不已,更往往不為外人所知。

 

陪着你走 照顧母親的心路

由於母親不幸患上子宮頸癌,促使Patrick毅然放棄事業,轉為全職照顧她的飲食起居,以克盡孝道。為怕母親感到孤單,Patrick寧可犠牲自己的私人生活,也堅持每天陪伴她到公園蹓躂,散心舒懷。即使自己心情欠佳,在母親面前,Patrick亦要求自己表現得心平氣和,再憂愁也好,亦要不形於色。隨着母親病情逐漸惡化,身為照顧者的他,感覺亦日益鬱翳沉重,奈何卻不敢宣之於口。壓力與日俱增,惟有盡早尋求協助,方能重新振作,迎接前面更嚴峻的挑戰。

 

連番劇變 前景堪虞

Patrick雖非家境顯赫,但身為廠商少東的他,本是衣食無憂。他父親原先在香港經營化工生意,其後因應經濟環境變化而改往北上設廠,轉營塑膠製造業。當時年僅二十出頭的他,隨其父一起遷往內地,同時協助父親打理工廠的業務,一做十多年,亦在內地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子和感情基礎。然而在2008年,金融海嘯突然襲來,工廠的業務頓時一落千丈,以致周轉不靈,債台高築。未幾,其姐決定將業務結束,舉家匆匆返港避債。由於事出突然,Patrick別無選擇,被迫將自己的事業、朋伴,甚至感情,統統放下。

 

回到香港後一切皆要重頭開始,需要重新適應。縱使如此,Patrick以為逆境已過,只要肯努力不懈,仍有機會東山再起;但詎料噩耗卻接踵而來:先是至親被確診患有腎癌,並於2009年底逝世,繼而母親亦於2011年年初發現患上末期子宮頸癌。理解到母親病情嚴重,極需有人貼身照顧,Patrick決定放棄工作,選擇在家照料母親,支持她面對這段難熬的歲月。

 

縱極疲累 仍需硬撐

回想由內地返港的那段日子,早晚為口奔馳,四出奔波勞頓,早已令Patrick疲憊不堪;再遭逢噩秏連連,更使他心力交瘁。「不如意的事端總是一件比上一件嚴重。若果只是單一事故的話,還可承受得來,然而它們卻是接踵而至,壓力日積月累,真教人承受不了!活在沮喪與困擾之下,令我有窒息的感覺。」Patrick徐徐回憶說着。當發現母親患上子宮頸癌時,Patrick無可奈何辭掉工作,放下尊嚴,申領綜援。他終日照料母親,即使再擔憂,亦要求自己不可以有情緒上的波動,要盡量表現得輕鬆愉快。所求無他,惟恐母親擔憂自己,令她的病情惡化。誠然的,Patrick對母親的關愛,溢於言表;但同時,他對自己的要求,卻形成莫大壓力;久而久之,個人的情緒和健康亦開始陸續出現問題。

 

Patrick表示,他當時除了有「窒息」的感覺之外,亦感到腦袋像「快要爆炸」一樣,十分難受。而且身體亦經常出現多種的不明痛楚:頭痛、肚痛、腳痛……數之不盡。「我真的感到很疲累。每天與母親一起生活,目睹她的健康變化,有自己也會愈想愈擔憂,心情也就會愈差。」Patrick說。壓力如斯積累,卻無處宣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與Patrick的社交圈子狹窄有關。「從前一年只返香港一至兩次,在港朋友不多,所有朋友都在內地。但自從返回香港之後才發現,朋友一下子都失去了。」失去朋友,亦即失去了傾訴的對象和支援網絡,加上由於早前因處理父親的生意問題與姐姐意見相左,導致彼此關係變得疏離,而且大家亦不同住,故此照顧患病母親的壓力,只能全由自己獨力承擔、獨自面對,正是不折不扣的「有苦自己知」。

 

求助有門 重獲支援

由於原先的感情依靠和朋伴網絡皆在回流時已經煙消瓦解,導致Patrick霎時間失去所有支援。同時因為需要貼身照顧母親的關係,令他根本難以重新拓展社交圈子。但是焦慮與不安卻與日俱增,別無他法下,互聯網上的討論區在當刻成為Patrick唯一的宣洩渠道,與網友聊天彷彿已是他僅有的減壓方法了。「雖然總比無人傾訴好,但是跟對方交情尚淺,也不知他所說的話有多少出自真心,因此實在難以暢所欲言。而且在網上的對話始終都是以文字形式表達,欠缺了一份親切感,反而多了一重隔膜,令人難以投入。」Patrick回憶着說。

 

就在心情極度沉重之時,Patrick在網上偶然瀏覽到本會的網頁資料,從此,改變了他面對當前問題的態度。Patrick說:「雖然那時並未認真想到自殺,但身體卻感到十分辛苦,而且呼吸困難,就像快到窒息一樣。我感到,我需要找人協助。於是,就發出電郵,簡單講述我的情況,並提出想約面談的要求。隔天之後便接到社工的電郵回覆,如此快捷的回應讓我感到被尊重和重視;及後,我與社工開展了對話,並定下了會面的安排。」Patrick坦言,在與社工見面之前,他從未把這些年來的經歷向他人傾訴。

 

能向信任的人盡訴困擾,Patrick內心的壓力隨之稍為釋放。「原本以為還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與社工面談,但出乎意料,只隔一天就能與社工接觸!最高興是能在我情緒最差時找到社工,他很樂意幫助我,他的關心紓緩我心中積壓多時的重擔,最重要的是那種窒息的感覺經過輔導後都消失了。」Patrick欣慰地說。目前,他仍然保持每周與社工會面一次,雖然面談數天之後,他的情緒也曾偶爾再度低落,但他着實感到「每次傾完後也會較之前輕鬆得多。」Patrick明白到始終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自己一步一步地從陰霾中步向曙光。

 

拓展空間 量力而為

與母親一起生活,Patrick總是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留意她的健康變化。「有時見到她胃口好些、說話時能夠大聲一點、走路時可以行得快一些的時候,心裡不禁會感到稍為輕鬆一點。」說話間,回想起母親某些精神較佳的片段,一臉疲乏的Patrick頓時浮現出一絲笑容。彷彿他的悲喜憂戚,全繫於母親的健康狀況。

 

正因如此,Patrick放棄了其他一切,全心全意地去侍奉母親。然而,眼見她的狀況逐漸轉差,雖然憂心忡忡,卻又一籌莫展,所有的憂慮與苦困只能藏於心內。積壓多時,Patrick開始感到時常提不起勁,甚至做不到任何事。「那時常常感到什麼都做不來,很不安。即使是一件簡單事,都會感到猶豫不決,例如打個電話,亦要『迫自己』才能做到。又或者剛開始做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重複想起早前所經歷的不如意事:無奈結束家族生意舉家返港避債、放棄了朋友、犠牲了感情,回港後,父親亦病重,不久亦離世。如此種種的事件,一下子真是吃不消,及至現在其母亦患有癌症,更添不幸的情緒……跟着就停下來,最後什麼也幹不了。」

 

但自從與社工傾談後,Patrick得到很大的鼓勵及稱讚,輔導更肯定了他過往為其他人所付出的努力和促使他明白到很多時候世事總是難以盡如人意,故此要學懂接受和調節心態。Patrick表示現在已減少想起過往不愉快的事件,也慢慢開始可以令自己保持一個較輕鬆的心情來看待母親的健康問題。雖然目前仍偶然會有提不起勁的時候,但總算跨出了改變的第一步,Patrick表示會繼續努力學習,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擴闊社交圈子和尋找更多支援。

 

對於自己以往未能好好協助父親打理生意,一直令Patrick耿耿於懷。因此,當知道母親患上癌症時,他惟恐悲劇重演,於是便傾盡全力去加以照料。但就在不知不覺間,這種毫無保留的付出,不僅令他筋竭力疲,更磨蝕了他的意志,甚至去到放棄自我的地步。「以前甚少與人接觸,自己經常抱着放棄的心態,變得缺乏動力做任何事。只懂得憂慮,擔心不知下次又會有什麼噩耗出現,但經過輔導之後,現在則學會接受和面對,心態與以前已大有不同。」Patrick說。沒有消閒娛樂,沒有感情寄託,每天只是照顧着患病母親,單調和狹窄的生活圈子令Patrick的思想也變得負面:「在窒息感覺很強烈之時,彷彿一刻都受不住了,那時我曾經想過自殺!」有鑑於此,社工鼓勵Patrick學習自愛,恢復一些以前喜歡的消閒活動,容許自己有鬆弛的空間。同時推薦一些相關的社區服務給他和母親,鼓勵他們一起參與同路人家屬的聚會,一方面強化母子倆的支援網絡,另一方面協助他擴闊生活範疇,透過建立更佳的生活平衡來紓緩負面情緒。

 

欲要愛人 先學自愛

守護病患,殊非易事;而且在報章上,經常會出現照顧者與長期病患者「陪死」的自殺事件,難免會對身處相同境地人的人帶來衝擊,引發輕生念頭。Patrick也坦言自己亦曾經覺得這樣做「好像是一個了結」。但經過輔導之後,冷靜下來,他開始有另一番見解:「我覺得『陪死』不切實際。即使當事人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好的,但都要考慮那是否身邊病人的意願?他是否想別人都陪着他離世?」Patrick強調「若感覺撐不住,便應該找人協助!」縱然他明白那些照顧者的感受,但都並不應該代替別人作出終結生命的決定。

 

所謂「欲要愛人,必先自愛」,要照顧別人,自己先要保持良好狀態,否則只會令自己與病者一同陷入擔憂之中。「我要每天照料她,所以一定要維持正面的態度。雖然我感到辛苦,但亦不可令自己有太大的情緒起伏,因此,我更需要找人幫助。」Patrick肯定地說。我現在學懂要嘗試交託,將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難題,交託給專業人士,讓他們為我分憂。母親在港,亦是朋友不多,唯得自己相伴,雖然一起逛街吃飯,生活平淡,但Patrick如今意識到,平淡原來也是一種福氣,他表示會十分珍惜與母親一起的日子:「只要能在一起就會感到欣慰。」Patrick覺得,在香港生活,雖然仍不太習慣。但目前已做到不去想得太多或太遠,「一切隨遇而安反而更舒服」就是他現在的座右銘。

 

資料來源: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唔死?吾得!---從自殺邊緣走出來>>

Codeigniter Form Submit Using Post and Get Methods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