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儿踏出求助的一步

4115
作者:LifeTube

看似平静的人,内心世界往往不为人知。若我们能留意家人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愿意主动关怀寡言者的情绪,或许能让他们打开心扉,从而阻止不幸事件的发生。

 

真的爱你 为爱儿踏出求助的一步

某天,母亲在废纸箱中,赫然找到幼子的遗书。方发现,幼子近日默默不语、不吃不睡,原来是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事发前,她还认为一向温文孝顺的幼子,就算怎样不快乐,也不会干出「傻事」来。由此可见,从家人不寻常的行为,到家中的物件,若我们能细心观察,他们无一不是自杀危机的预讯号,让家人有机会早作准备,阻止悲剧发生。

 

Amy育有两名儿子。两兄弟性格大相迳庭:长子独立外向,幼子则善良内向。Amy作为母亲,期望训练幼子独立坚强,在他十四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内地的中学读书。内向的他,一直甚少与家人分享学校生活,或透露自己的感受。「问题根源,是我们没有好好沟通。他在内地读书,我们买了部手机给他,但每次致电欲了解他的情况时,他总是很快就收线或者索性关掉手机。慢慢地,我们都放弃致电给他……」Amy回忆说。其后幼子在内地考上大学,至第三年,在下学期初,他告诉母亲「很想回家」,并形容「那馀下的半年十分漫长」。然而,Amy却认为他不应「半途而废」,最终也没有答应他提早退学的要求。

 

情绪突变 惊见遗书

隻身在内地求学,本已寡言罕语的幼子显得沉默。另一方面,他对自己身体的外观甚有要求,更令他对现状愈发不满。每次照镜时,一见到自己「不完美的早朵」便深感无法忍受;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愤然在内地找整容医生施矫形手术,期望把不满意的耳朵外形改善。可是手术过后,他对耳朵的外形仍感不满,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他原来已经患上了「身体畸形性疾患BDD,Body Dysmorphic Disorder」(俗称「丑陋恐惧症」,属于精神疾患一种)。对他而言,耳朵的「问题」令他极度困扰。

 

有见及此,家人专诚请来权威的专业人士来为他作外观评估,企图改变他的想法。可惜的是,香港的整容医生进一步评估幼子的情况,但结果判断幼子国内的手术失败,进而令他的自信濒临崩溃。自那天起,他显得鬱鬱寡欢,心事重重,整天独个儿呆坐一旁。深夜时分,他常会在洗手间镜前呆望耳朵;有时更每隔五分钟洗澡一次,不安、不满的情绪完全淹没了他。有时候他会往外婆家住,有时候亦会独个儿走到屋外的梯间抽烟。面对幼子持续出现负面情况,家人苦劝不果,担忧不已的Amy惟恐幼子会做出傻事,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唯有时刻贴身观察幼子的动静,结果,全家人也寝食不安、彻夜难眠。

 

沉鬱无望的日子持续了十数天。愈发焦急的Amy感到事态严重,便四出致电求助,其后找到危机中心。社工透过Amy忆述幼子这段日子种种不寻常的情绪行为状况之后,评估其幼子很有可能患上身体畸形性疾患及抑鬱症徵状,并建议Amy带幼子看医生,可是Amy拒绝了。未几,社工因考虑到她幼子的况急剧恶化,特别是开始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鬱鬱寡欢的情况愈见严重,便再次鼓励Amy主动召唤救护车将幼子送院,但却遭她再次拒绝了。Amy忧虑的是,一旦让街坊邻里知道幼子的情况后,怕幼子日后会遭到歧视,遂婉拒社工的建议。

 

为了能够更紧密地看顾幼子,家人唯有轮替日夜在旁观察。此时,社工一方面协助Amy纾缓家人的压力;另一方面,提醒他们要留意幼子在家中的情绪状态及起居变化。岂料,Amy就在妈妈的家中,发现了幼子的遗书。「起初我也不相信,但社工提醒我们要留意每一个细微事项,即使是一些日常琐事亦不要掉以轻心,结果在清理废纸箱时,我记起了这个叮嘱,心想看看也好,怎想到竟然在那裡让我发现他的遗书!直至那刻,我才相信那是真的!一直以来,我也不相信我的幼子会想死!」言谈间,Amy仍难掩惶恐与讶异之色。

 

自杀危机 一触即发

Amy发现遗书后,即时致电通知丈夫及长子,并四出寻找刚外出散步的幼子,深怕不幸事情已发生了。虽然不久即寻回幼子,但家人已不敢轻视他的自杀危机,于是请假轮替观察他的一举一动。由于幼子已多天失眠,早已双目无神,疲惫不堪,只是整个人在床上蜷曲着、沉思着。不料,就在看似平静的瞬间,幼子突然由床上一跃而起,推开铝窗……幸好就在这千钧一髮之际,父亲、母亲及兄长三人急忙紧抱着他的双腿,硬把他整个人扯回屋内,他当时情绪完全失控,不停的挣扎着、大哭着,家人只能抱着他不敢放手,同样呼喊流泪,哭作一团。「后来,家人绑着他,我则致电社工,告诉她当下发生的一切。那时,我的手还在发抖,感到阵阵椎心刺骨的痛楚。」Amy悲恸地说。事发当晚,Amy一家都困顿不已,但见儿子企图自杀,唯一记得的是致电给中心社工求助。幸好在假日也能联络上社工,他们感觉好像在茫茫大海找到救生圈一样,最后都接受由社工代为报警,召唤救护车把幼子送院。

 

事实上,当时幼子已神智不清,只见他喃喃自语,充满怨恨。其后,随同救护员一起到达现场的警长,用了约半句钟的时间游说幼子自行入院。Amy犹记得,那警员对幼子说的一番说:「我们谁没错过?你要『放自己一马』。你父母是很疼你的,别这样就离开!」幼子听罢,突然放声大哭,把积累多月的压力释放出来。在这危急的情况下,社工为他们提供即时的协助,包括与院内人员沟通、安抚Amy及家人的情绪,指导他们鼓励幼子跟院方合作等等。直至凌晨三时,幼子终于顺利入院,Amy方稍觉安心。

 

当机立断,採取主动

当时幼子考虑到幼子的精神状况已紊乱不堪,情绪极度不稳,事态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加上Amy和家人已方寸大乱,评估后决定採取主动,一方面徵得Amy的同意后立即召唤救护服务,启动紧急支援;另一方面向相关人员反映Amy幼子的问题,确保有恰当的措施跟进幼子的状况。Amy今天回顾整件事,衷心感谢中心社工的帮助:「我们那时都没主意了,完全不知所措。社工首先呼吁我们冷静,并逐步指示我们应如何处理眼前危机。……最初我是低估了件事的严重性,由于幼子平日性格温和,所以一直不相信他的情况会变得如此严重。现在回心一想,当时如果可以早一週把他送去医院可能会更好。」

 

Amy对于当日电召救护车把幼子送院,曾一度表现抗拒,缘于她忧虑这样做会令别人对幼子冠以负面标籤,令幼子他日难以在区内立足。然而,当时社工的痛陈利害,提醒一切应以生命为大前提,此话恍如当头棒喝;事情过后,这种忧虑已一扫而空:「现在我明白,他其实是有病而已,因此必须要看医生,接受治疗。」目睹幼子在治疗后情绪明显好转,如今Amy更肯定当天把他送院的决定是明智的。

 

放下执着 拥抱未来

事发之后,Amy辞去已任职十一年家务助理的工作,把注意力集中放在家庭上。检讨过去种种,Amy从当初的单纯自责,已逐渐学会放下:「现在我明白问题出于我们没有好好聆听幼子的心声。他在内地读书却嚷着要回家,其实是想得到家庭温暖。……从前我认为读书较其他一切重要,但现在我会开始关注他心中所想,鼓励他多分享自己的感受。」

 

一直以来,Amy事事追求完美,幼子的状况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然而,亦令她开始反省自己在家庭裡对「完美」的执着,现在她会告诉自己「看开些」,不必去执着于要做到最好,反而学会调校自己,以至对别人的期望。「我现在要求幼子做到六十分就可以了。最紧要他开心。要求过高,会令身边人都感到痛苦!其实,生活都是为了开心,各有各精彩,也是好的。最高兴的是,听到幼子说自己经历此事后,觉得自己坚强了。」Amy一脸安慰地说。

 

未来,纵使漫漫前路,只要能从经历中学习,家人之间能互勉互励、彼此关怀、一起成长、任何难关,相信都能够一一克服。

 

资料来源: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 <<唔死?吾得!---从自杀边缘走出来>>

Codeigniter Form Submit Using Post and Get Methods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