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话 新妈妈的烦恼

4372
作者:LifeTube

家庭工作看似琐碎,其实多至难以数算,当妈妈的,从早忙到晚,由准备一日三餐丶管教孩子丶照顾家人丶整理家居丶到打点大小杂务……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奔波劳碌,似永无休止,个中的郁闷困倦,亦只有自己知。尤其当初为人母,身份不同,责任遽然加重,婚前惯於玩乐至深宵达旦,但婚後却要终日独困在家照顾年幼子女,生活模式骤然改变,实非人人也能适应。

 

听妈妈的话 新妈妈的烦恼

Kit最初因怀有女儿而结婚,未几再添麟儿,幼子出生,照顾家庭的压力顿时倍增。整天在家不断收拾散落四周的玩具丶处理没完没了的繁琐家务和照顾一对不断哭叫吵架的子女,实在困扰非常。每天独自流泪的她,倍感寂寞无助,但又无处可逃,彷佛只有死才能脱离目前的困扰。就在这一念之间,家人的支持与辅导员的鼓励及时出现,改变了Kit对问题的看法---虽然孩子们偶尔顽皮淘气,但亦想起他们也有可教可爱的时候;作为新手妈妈,原来要学会让自己「放假」休息,在家庭与自身之间取得平衡,之後便不难发现天伦之乐其实近在咫尺。

 

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Kit方才二十出头,那时女儿还小,压力未见。但当幼子出生之後,姐弟俩会爬会走,整天哭闹,常吵作一团,她的压力顿时加倍。「那时候,孩子们很顽皮,哄也不停,骂也不停,即使是张开喉咙大声呼喊,也没有人理会。怀胎十月,几经辛苦,才生下孩子,谁知道又要负责家中所有大小事务,我总觉得自己好像『高级阿四』一样,什麽都要处理,有很委屈的感觉。」Kit回忆说。每当丈夫工作回家,Kit都期望他能一起分担家务,但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之下,那时新爸爸并未意识到妻子的期望与需要,令Kit失望透了。

 

结婚前後 生活骤变
家务看似简单不过,但对Kit来说,痛苦之处正是:琐碎不堪丶重复不断。「每次把玩具收拾好,孩子又会再倒出来,玩过後我又要再收拾。当我做完家务之後,睡前又要再收拾玩具。那时我问自己,为什麽老是要收拾东西?」没完没了的家务令Kit感到困苦不已。回想起婚前生活,更觉得母亲绝不易当:「从前回到家中,根本毋须处理这麽多问题,那时候有什麽事情也好,母亲都会代为处理。但有孩子之後,很多兴趣都不得不放弃了:不可上街至深夜丶不可与朋友行街看电影丶不可随时随地上网打机,好像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要搁在一边,只可以凑小朋友,实在辛苦。」身份上的转变,令新妈妈要重新适应婚後生活,每当想起结婚前的自由,总觉得日子难熬。

 

亲人自杀 打击至深
除此以外,亲人曾经自杀的经历,亦对Kit带来极大冲击。在幼子出世後数天,Kit的家翁证实患上肺结核。由於此病有传染性,需要住院隔离,想不到就在入院当晚,他就在医院的洗手间内上吊自尽,突如其来的噩耗,令家人都难以接受;Kit更是一直对於自己未能阻止此事的发生而耿耿於怀,自责不已:「老爷自患上肺结核後,一直以为那是绝症,入院後只有『等死』,所以就此轻生,我觉得那是我的错。由於我的爸爸也曾患上此病,当时若能及时向他分享爸爸的经历,或许就能阻止不幸事件发生。」Kit内疚地说。

 

由於此事发生时,正值她「坐月」期间,当时有人认为孩子出生属於「红事」,这并不能与「白事」相撞,否则会对刚出生的儿子不利,所以整件丧事,不论是Kit,以及她的丈夫,也未能参与其中,这造成她的另一种遗憾。Kit说:「连他的最後一面我们都见不到……老爷就像我爸爸一样,对我很好。一直以来,他是个开朗的人,我们从没想过他会自杀。」这件事发生後,她并没有告诉身边人这种自责的感觉,直至孩子们出生後,觉得他们顽皮难教,压力积累,躲在一角独自饮泣的时候,这件自杀事件又再涌上心头:「既然他(家翁)都如此,不如我都这样做(自杀)吧……後来我想过很多自杀方法,最後觉得上吊是最好的。」由此可见,家人自杀对遗属的影响实在不容少覤。

 

危机临近 应变支援
照顾孩子的压力,令Kit不胜负荷。更曾经一度想到杀死孩子之後,再行自杀!Kit直言那时并没有想过要找谁帮助,只告诉了妹妹她的想法,幸而妹妹见她语气有异,就找人求助。後来,家人与中心的社工联络,经评估後,了解到Kit已经订下了一个具体的自杀计划并已为此作好相应的准备,同时从多位家人的观察中知道Kit当时的精神和情绪状态相当不稳,自残的行为变得频密之馀,更曾数度在家企图跳楼,因此判断她具有高度的自杀危机!所以社工建议紧急将Kit送院,以策安全。但奈何当时Kit极为抗拒,而且部分家人亦对入院心存疑虑,故此社工因应形势制订出一个折衷方案:Kit的母亲和妹妹在当天半夜十二时,乘的士前往她家中留宿,并作出二十四小时看顾。「直至家人赶到那一刻,丈夫才感到事态严重,那晚开始,我在家中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连上洗手间都要打开门。」Kit微笑覆述着当晚的情境。

 

再者,家翁自杀的记忆经常浮现在Kit的脑海,在她压力最大的日子,每次在洗手间中,都会呆望着墙上的铁棒,迷糊间曾经不自觉地把手巾挂上去,意图吊颈。当社工发现Kit有这种想法,与其家人商讨之後,随即把那根铁棒拆掉,在环境层面上降低了危险性。由这件事上,社工的介入亦让Kit的丈夫了解父亲自杀一事对她的影响。Kit解释说:「先生其後多次主动与我倾老爷自杀的事,说如果这件事要发生,其实任何人都未必可以制止。就算有人尝试,因为他住在隔离病房,不能与外界联系,也未必能阻止得来。」获得身边人的理解与聆听,逐步疏导积累多年的郁结,让Kit步出阴霾,再见阳光。

 

今天回望当日所发生的事情,这一切都可感受到家人对她的关心和重视,正是这一次经验,让Kit体会到原来她并不是孤军作战,在困难的时候,家人是会与她挽手同行的。

 

自从家人开始轮流看护着Kit,帮忙照顾孩子之後,Kit的压力顿时得到明显纾缓,同时个人情绪亦改善了不少。社工随即把握时机,进行更深入的辅导工作,协助Kit和家人了解婚後角色转变的压力和互相关怀支持的重要性。自此之後,Kit的家庭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丈夫多了关心太太的需要,帮忙处理家务,而社工亦经常透过电话,跟进Kit的情况。当Kit的情绪回复稳定之後,社工开始巩固她作为母亲角色的信心和能力,并转介Kit参加社会福利署在社区举办的「为家长打打气」管教孩子课程。还记得社工曾经说过:『自杀之後,就什麽也做不了,以後也不能再见到小朋友及家人……』我停下来丶想了一想,我其实想看到小朋友长大,还有很多事想与家人一起做,想去玩丶想去旅行……」回想最初,Kit对社工相当抗拒,但经过多番鼓励之後,Kit终於接受辅导,其後确切感觉到困扰得以纾缓,自杀危机遂最终解除。

 

亲情牵绊 回心转意
回想起当日的自杀想法时,Kit认为最难受的是令家人伤心。「尤其是我先生,他会很内疚,会自责为什麽一直以来也不懂得去了解我。如果那一刻我真的自杀了,他再也没有机会去挽救……孩子会没有妈妈,他又会失去了伴侣,我妈妈也再没有我这个女儿。虽然那刻我觉得问题好像是『解决』了,但现实却是很多身边人痛苦的开始。」Kit缓缓回想。

 

中心的介入,逐一疏导Kit的情绪,鼓励她多考虑其他可行的方法。「社工很用心来聆听我的说话,与我分析问题。事实上,有人倾诉,心中会舒服些。後来我接纳了他的意见,因为我清楚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自杀了会有什麽後果。最初我只单纯地想,那是我自己的事,但後来经过辅导後才醒悟,原来我这样做最令大家伤心难过。」Kit肯定地说。由此可见,家人的关怀与社工的辅导相互配合,使Kit考虑问题时的视野更为广阔,令她变得更加成熟。

 

调整作息 乐享天伦
Kit直言现在的她已学会转变心态。自从加了管教孩子的课程之後,她发现原来她的孩子已经不是同组家长之间最难教的,其他家庭的孩子比她的更难处理呢!当学会怎管教孩子之後,她发现管教孩子其实不太难,原来一粒糖已可以令他们乖乖地坐下来。回望这件事件,Kit总结说最多谢的是她的妈妈:「因为妈妈也有自己的家庭要打理,又要凑孙儿。但她也坚持每天送孙儿上学後,就来我家帮忙,陪我一起去接孩子放学。……她自己年纪都不少了,但都愿意为我做这麽多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除了妈妈之外,真的没有人会这样『蚀底』,做这麽多的事。」怀着感激的心令Kit学懂珍惜一切,继续积极面对挑战。

 

如今的Kit已学会平衡生活:偶然请妈妈看顾孩子,与丈夫一起「拍拖」去;有时候,也会由丈夫凑凑孩子,与朋友一起逛街看戏。适当时候「休息」一下,其实对孩子丶对家庭丶对Kit自身也有帮助,放眼一看,原来生活中有很多帮助丶也有很多方法,关键是你会否主动寻找。

 

 

资料来源: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 <<唔死?吾得!---从自杀边缘走出来>>

 

Codeigniter Form Submit Using Post and Get Methods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