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你,還是愛你

6482
作者:LifeTube

自殺者往往一廂情願地認為撒手塵寰便可以從此了斷煩擾,脫離苦海。身邊人的哀痛,最終亦會隨着時間的沖刷而淡忘消弭。然而事實卻是,一切並非戛然而止!親朋在世,驟聞噩耗,慘嘗喪親之痛,自此陰陽永隔,再會無期。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非比尋常的哀傷,足以令親友們痛不欲生,關係越是親密,越是難以釋懷。Emily在哀傷路上,亦曾經肝腸寸斷,更出現過強烈自殺念頭。幸而她願意積極求助,並且得到同路人的關懷扶持,同哀同哭,幾經波折,方告平復。始發現,風雨過後,會再遇晴天。

 

沒有你,還是愛你 --- 撫平喪偶傷痛

人稱「師妹」的Emily,回想起四年,丈夫轉換工作,原來正承受着難以言喻的困擾:面對新的公司文化,階級分明,不容僭越,丈夫過往一直實幹敢言的處事風格,但現在卻成了被刁難斥責的導火線,令他備受困擾,鬱鬱不得志;當時,兒子亦即將出世。

 

「那時,我並不察覺,當上準爸爸原來為他帶來了沉重的壓力。那時他已經常說自己不開心,晚上總是難以入睡。我勸他去看醫生,卻遭他拒絕。其實那時他已出現問題,尤其在孩子出世之後,我亦忙得不可開交,完全應接不瑕,更加未能照顧他的情緒……」Emily緩緩說着。過往,家中事無大小,丈夫都事必躬親,一一細緻打點,從來毋須太太操心,然而,那次安排孩子的彌月宴,丈夫卻一反常態,全權交由太太處理,晚宴上抱着孩子時,他的手還不住地發抖,種種不尋常的舉動,原來丈夫的自殺危機,已早露端倪。

 

驚聞噩耗 難以接受

在彌月宴翌日,丈夫起床之後,說想出外跑步,當時Emily不以為意,完全沒料到是次一別,竟成永訣。Emily說:「他跑步前,我叫他抱抱孩子,那刻,他突然愣住了,整個人好像靈魂出竅一樣。他出門後,我再小睡一會,醒來卻發現他已外出三個小時也未回來,心中暗覺不妙。」隨後,Emily致電多次給丈夫,一直沒有回應,慌亂間,她到街上四出尋找,良久未果;當Emily懷着此忐忑不安的心情返回家中後始發現,原來丈夫的手機、銀包、鑰匙統統都留在家中,手機更刻意啟動了「無聲」模式。種種跡象,彷彿已暗示丈夫早有安排。

 

她其後與友人報警求助,在警署獲悉鄰邨有人跳樓輕生,經朋友確認後,證實那確是她丈夫本人。「我那刻就像造夢一樣,不相信這事實。」Emily悽然喊道。「茫然走在街上時,當望見有人拿着公文袋,戴着眼鏡,就會想像那人就是丈夫;在家中,呆呆望着他的照片,伸手去觸摸着照片中他的臉,他的手,只想可以再次觸摸到他。那時我感到整個人都傻了,只記得自己早晚都是淚流滿面,痛徹心肺。那時很多親友都為我非常擔心,費盡唇舌去勸解我,可是當時卻一句都聽不進耳內。我不想回家,不想接受,當幻想或期望可以在街中某處碰見他。」Emily傷感地憶述。在那段極其哀傷的日子,每逢晚上,更是徹夜難眠,閉上雙眼,只會想到丈夫從高處躍下的情境,勾起很多回憶片段,思念與悲痛了無休止,悲痛卻絕的感覺持續了多月。

 

陷入哀痛 痛不欲生

丈夫突然離世,太太頓時陷入哀痛深淵。兩人自中學時代已經開始認識,相戀八年,結髮七載,本是比翼情深,今卻鴛鴦夢碎。箇中的失落與傷痛,要放下又是談何容易?傷感至極,Emily更因此而患上了抑鬱症。她自己也曾經想過自殺,終結悲傷。「上班見到剪刀時,都想刺到自己身上,想到很多往事,心裡很不舒服,很想嘔吐及大叫,站在高處就想跳下去,因為實在覺得太辛苦,無法堅持。」說起那段難過的日子,Emily不禁再愁緒。幸而,其後身邊的朋友都發現她的問題,為她尋求協助,教會的朋友為她找社工幫忙,之後她亦見到公司提供的臨床心理學家,以及政府的精神科醫生。

 

除了醫生之外,經朋友介紹,Emily亦曾到提供喪親家屬輔導服務的機構尋求協助:「那時加喪親家屬的分享小組,約六至七人一起傾,有公公婆婆訴說他們的家人如何親世,表達感傷。言談間,他們曾說親人病逝,總好過自殺離世,聽罷,我覺得很不是味兒。」她坦言,參加那些小組後,發覺自己的經歷間接安慰了他們,但是自己卻倍感難受。之後,在報章上偶然看到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廣告,呼籲自殺者親友參加一個專題講座。「我很想改變現狀,看看參加這些活動能否解開我的心結,問題積壓得太久了,很想得到釋放,也想了解一下別人是否都有相似的情況,於是就報名參加。」她說。原來存有改變現狀的心,願意尋找幫助,就能看見曙光。

 

同路友伴 互相扶持

該次講座,主要是由臨床心理學家講解自殺者親友的獨特需要和度過傷痛的方法。那次,Emily見到不少同路人也分享心中所感,因此,她亦決定參加中心專為自殺者親友舉辦的「活出彩虹」小組。Emily分享說:「組員們都有同樣的經歷,大家互相傾訴,較容易找到共鳴。每把自己的經歷複述一次,都可以『放下』一些。我覺得在這裡的朋友們都能明白和幫助我,令我願意為自己的事毫無保留地說出來。」

 

正視問題 積極求助

事件發生後,她回想起其實丈夫在年青時就曾經自殺過,他的家人亦有曾自殺的紀錄,正是大家羞於表達,以致有所忽略,錯過了治療的良機。「因此,我們更要正視這個問題。醫生曾告訴我,人們自殺,可能與精神健康有關。丈夫離世時,我自己亦曾想過尋死。我曾患抑鬱症,感受到那是怎麼一回事,理解到他為何想死。」她強調,這類精神健康的問題,其實就像傷風感冒一樣,每個人都有機會患上,只不過是嚴重與否而已。她現在會鼓勵孩子:若感到有何不妥,睡不着、不開心,就要告訴她,經治療後就能痊癒。

 

丈夫離世既已成事實,今天想起,Emily亦有另一番體會:「就讓那深切的傷痕,隨着淚水流逝吧!…… 將來還有很長的日子要過,路是不平坦的,但我深信,陽光總會在我們的前頭迎着我們。我們會有新的明天、新的盼望。」她深信,我們思念的人會在心中長,沿途有「他」相伴,定能讓我們有更燦爛的明天。

 

資料來源: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唔死?吾得!---從自殺邊緣走出來>>

 

 

Codeigniter Form Submit Using Post and Get Methodss

留言